三十多年前的一場研究實驗,讓我們看見溫文儒雅的大學生,如何轉變為暴戾變態的獄卒;充滿自信及希望的青年,如何在監獄中崩潰瓦解,而一個尊循原則的人,開始懂的鑽原則漏洞。當情境塑造完成後,只是隨機將各個自願者丟入環境中,就可看出所有人,包括實驗人員,都依照該情境賦與的模式演出。於是去個人化、去人性化等等心理學專有名詞一一浮現。
起初原本只是獄卒與犯人,依循監獄管理模式進行實驗,隨時間推移,獄卒權力不斷膨脹,而囚犯的人權漸漸的喪失,研究人員也跟著配合越演越烈,直到一位中途加入的研究員目睹如此殘酷現實的實驗,才喚醒研究人員的惻隱之心而中斷此實驗。
也許真的是人性本惡,只要在適當的時機將之點燃即可,但也證實了真有人性本善,總有人在最迫切的時機挺身而成為英雄。在這社會中,最可怕的不是那些為惡者,而是那"視惡而不見"、"不為之惡"的群眾,你的不阻止,就是對他人的默許,使為惡者更加猖狂。
書中的許多實驗,再再的證實了人類服從多數、權威的特性,因為這些效應,群眾中某些人屈服了,進而越來越多人都屈服了,所以產生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、盧安達大屠殺等事件。都是因為人類盲目服從權威的特性而始。
那麼,看完此書,我們總該要學會些什麼,除了看清人性心理的轉變,更重要的是學會掌控自我的心靈,面對各種潛移默化的環境,隨時都要能跳脫出來,以免惡根深植。
路西法效應網站內有季巴多教授的演講短片
4 則留言:
與其討論到底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…
(這個議題爭議幾百年了,仍然是公說公有理、婆說婆有理!)
企鵝倒認為「環境改變人性」才是顛仆不破的真理~ ^^
是啊,這本書就是探討環境對人的影響,因為每種環境都有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態度面對你,你也會用不同的法則去適應各種環境(這邊指的是依特殊條件塑造的環境),因此"人"就出現善惡優劣了。
"視惡而不見",要克服此點,需要勇氣。在社會風氣逐漸敗壞,救人可能反被誣賴為加害者、好心借錢給路人卻可能助長詐騙等歪風漸長之際,獨善其身已漸成準則;也因此,能夠挺身而出,更顯得難能可貴。
看了格主的書評,明兒個想去窩誠品找這本書來看了。
初次造訪,要很冒昧地提醒一下..."目堵如此殘酷現實的實驗",目睹。寫得這麼好的一篇文章有錯字,有點可惜。多事了,真抱歉!
感謝訂正~謝謝,順帶提醒,這本書內容用字略帶灰暗,讀者最好能適時跳脫情境,以免情緒受到影響。
張貼留言